114年8月20日,本會受農業部農糧署委託於新北市中和區奧利塔學院舉辦「茶油瓶身設計及包裝技術交流會」,本次交流會共計 34 位油茶業者代表參與,學員整體滿意度高達 86%。活動延續前幾場的交流精神,針對油茶產品如何兼顧「品質安全」、「專業設計」與「永續發展」三大面向,規劃四大專題課程,期望透過跨領域專家的分享,協助產業掌握最新知識與實務操作要點。
專題課程精采亮點
一、橄欖油品評與油品判斷
由高階品油師吳文玲主講,透過國際橄欖油分級標準作為切入,引導業者認識苦茶油在感官分析上的品質基準,探討臺灣苦茶油可借鏡之模式。課程特別指出,油品品質除取決於原料與壓榨工序,也深受儲存環境、光照、溫度與容器材質影響。講師建議茶油產品宜採用深色玻璃瓶,並控制倉儲環境的溫度與濕度,能維持最佳風味與穩定性。
圖、高階品油師吳文玲講解不同分級之橄欖油(左)與不同分級橄欖油品評(右)
二、油脂保存與食品安全供應鏈
由臺北醫學大學李偉如副教授授課,從苦茶油冷壓、焙炒、萃取三大加工方式,藉此引導認識酸價、過氧化價及氧化誘導期等指標,協助業者透過科學化管理油品品質。她強調苦茶油主要成分為油酸,比起大豆油、葵花油等植物油更耐儲存,具有耐高溫的特性。同時強調製程、保存與供應鏈之間可透過充氮封裝、真空密封、避光存放等技術手段,於運輸過程加強溫控,以降低氧化風險,以保持苦茶油的新鮮和品質。
圖、臺北醫學大學李偉如副教授講解油脂氧化因子(左)與油品包裝範例(右)
三、運送包裝設計與應用實務
由正負一瓦設計傅首僖總監以多年設計經驗,首先透過可可品牌禮盒為例子,示範如何透過色系、識別元素與包裝的選用,來提高品牌形象與價值。課程還展示富聯Fulllink 於包裝中利用瓦楞紙的創新設計,理解如何在減塑及控管成本的同時,能兼具保護作用與美感。傅總監強調,良好的包裝設計不僅能降低破損率與物流成本,更能有效提升產品價值感,讓消費者在第一時間感受到專業與信任。這堂課不只聽得到,還能親手觸摸真實材料,體驗設計帶來的差異。
圖、正負一瓦設計傅首僖總監講解瓦楞紙基本色系(左)與不同紙材之樣本體驗(右)
四、ESG趨勢與低碳永續
壓軸課程由點睛設計韓世國總監主講。他以國際趨勢切入,介紹埃森哲提出的五大循環經濟商業模式,以及芳蘭創新研究發展基金的循環產品設計理念,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融入油茶產業情境模擬,帶領學員認識循環經濟的核心原理,再結合實際應用案例,如竹纖維餐盒、再生 PET 材質、回收玩具設計,以及鳳梨纖維紙盒等,逐步解析如何將永續理念轉化為創新設計。課程中,他運用設計思考五步驟,從同理心出發,提出多項具體策略,包括單一材質設計以利回收、使用再生材料降低碳排、推動循環物流模式等。他強調,永續包裝不只是符合法規,更能成為品牌區隔與競爭力的來源。
圖、點睛設計韓世國總監講解循環經濟商業模式理論(左)與永續包裝產品示意(右)
活動成果與產業啟示
會後,本會李翎竹秘書長致詞時指出,本次油茶產業培訓課程旨在強調如何透過與消費者的有效溝通,展現油茶的珍貴價值。藉由茶油品評競賽,協助業者辨識自身特色,並透過專家建議精進品質。同時,課程亦聚焦於茶油品質快速變化的特性,特別邀請專家分享油品質穩定與保存方法。在環境永續方面,秘書長強調油茶作為檳榔轉作的替代作物,不僅有助於維護民眾健康,更兼顧農業生產環境的永續發展;並分享再生玻璃瓶設計與循環使用的產業案例,以推動綠色包裝。最後,他期勉產業各界共同努力,攜手提升油茶產業價值。
本次交流會不僅結合品油專業、食品安全、設計應用與永續趨勢,形成一條從產品本質到市場價值的完整知識鏈。從學員回饋中提出多元觀點:有人希望能有更多茶油品嚐與風味比較;有人認為苦茶油壓榨溫度與方式對品質影響值得更深入探討;也有學員強調本次的感官體驗最為難忘,認為「設計與保存方式」帶來的新知識收穫頗多。此外,對於未來議題,學員普遍希望能更深入認識風味特色、品質檢測、保存方法、行銷通路與食農教育等主題,並提出如「瓶口殘油如何避免油耗味」等實務問題,期待後續課程能更貼近產業需求。透過產官學界的共同努力,茶油不僅是一項在地農產品,更逐步發展為兼具食品安全、設計美學與永續價值的產業典範。此次奧利塔場次的成果,將為後續推廣奠定深厚基礎,持續引領業者在國內外市場中創造新的可能。
圖、油茶瓶身設計及包裝技術交流會大合照(左)與李翎竹秘書長會後致詞(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