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強化臺灣鳳梨產業之永續經營與多元價值開發,本學會受台灣蔬果輸出業同業公會委託,於8月20日於屏東縣九如鄉農會舉辦「114年度鳳梨產業策略聯盟品質提升與輔導訓練課程」,參與者包含農糧署、鳳梨產業策略聯盟相關農會與業者等,共計24位。本次以鳳梨副產物多元應用價值為主題,藉由專題課程與實地參訪,帶領與會者了解鳳梨葉纖維應用潛力及永續發展契機。
圖1、活動大合照
課程首先由UKL優織隆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謝煥麒副總進行「鳳梨副產物循環經濟與應用案例」專題分享,解析鳳梨葉纖維的取得模式、再加工流程與產品應用案例,並強調其具備韌性、彈性及涼爽等優勢,可應用於T恤、牛仔褲、包袋及家具材料等多元產品。同時,謝副總指出鳳梨葉纖維的碳足跡僅為棉花的一半、亞麻的十分之一,符合全球淨零趨勢與碳關稅政策,展現高度國際競爭力。課程中亦針對與會者關注的供應條件進行詳細說明,包括最佳取葉長度約60至85公分,目前以「台農17號」為主要來源,並持續測試「台農23號」的可行性。葉片收購需新鮮、不乾枯,並具備產銷履歷,現階段由九如鄉農會統一收購,收購價格約每公斤7元,以確保品質與穩定供應。
圖2、UKL優織隆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謝煥麒副總分享/圖3、鳳梨葉纖維製程圖
專題課程後,與會者前往九如鄉農會「鳳梨葉自動化取纖循環場」進行實地參訪,了解自動化取纖機的運作流程。該設備每小時可處理超過150公斤鳳梨葉,年處理量達800公噸,並可產出約8公噸天然纖維,提供農友穩定的葉片銷售管道,實現副產物價值再利用。
圖4、鳳梨葉自動化取纖循環場實地參訪/圖5、鳳梨葉纖維
圖6、鳳梨葉纖維製品-包袋、衣服
活動結束後,與會者表示收穫良多,透過此次課程了解葉片收購條件,有助日後生產規劃與資源整合,同時也認知到鳳梨產業不只侷限於鮮果銷售,副產物於國際市場有其發展潛力。整體而言,本次課程透過通路端專題分享與加工端實地參訪之方式,讓與會者了解鳳梨葉纖維的供應條件、收購機制與產業應用前景等,也引導思考副產物再利用與國際市場的可能性,以共同展望鳳梨產業的升級與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