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習會】龜山區農會辦理113年食農教育-苦茶油製成風味與感官品評技術講習會

  本學會為推廣產茶油品評文化推動及強化油品安全基準,自111年起已連續辦理兩屆茶油品評遴選活動,為國內茶油的品質及風味標準樹立了標竿,且受到油茶栽培業者及茶油製造業者大力支持及參與,為使各地方油茶產區了解產區油茶風味並發展出產區不同的特色及文化,於113年9月18日受邀至桃園市龜山區農會針對茶油品評與製成風味關係進行了一場專業課程,吸引了約30位農友參加。本次活動旨在推廣苦茶油感官品評技術,提升茶油產品的品質與市場競爭力。


圖一、龜山區農會許育源總幹事進行致詞

  活動由龜山區農會總幹事致辭,介紹了龜山區作為桃園市最大油茶產區,擁有約60公頃的種植面積。今年龜山區農會計劃辦理桃園市茶油品評活動,廣邀桃園市所有油茶業者共同參與,並預計收件200件,按照評分結果進行分級包裝與行銷,進一步推廣桃園苦茶油的品牌價值。

  本次課程邀請到兩位專家進行分享。台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郭竑懋助理研究員主講了苦茶油感官品評技術,詳細介紹了苦茶油的風味評估方法及如何判斷其品質。從苦茶油的定義、來源、田間栽培管理及製成方法開始,分析了冷壓與熱壓兩種製油方式對風味與營養的影響。他說明,冷壓苦茶油通常保留了更多天然的青草香與水果香;而熱壓油則風味濃郁,具有堅果香與奶油香。這兩種方式的選擇取決於消費者需求及市場定位。

  農業試驗所李雅琳研究員則從茶油的製成過程切入,探討了油茶種植與製程對茶油品質的影響。她強調了影響茶油品質的幾個關鍵因素,包括採收期的選擇、榨油過程中的溫度控制、儲存環境等。李研究員特別指出,國產茶油在加工過程中的細節控制,如烘焙程度與儲存方式,對於最終風味具有顯著影響。她建議農友在製作茶油時,應把握每個環節,從種植到加工,再到最終包裝,才能確保國產茶油的優質風味與高市場競爭力。

 
圖二、郭竑懋助理研究員進行茶油品評活動介紹;圖三、李雅琳研究員針對茶油製成進行詳細的介紹

  在課程結束後的問答時間,農友們針對冷壓與熱壓製程對風味的差異,以及大果與小果油茶是否在風味與產量上存在差異提出了多項問題。兩位專家詳細解答了農友們的疑問,並進一步強調,茶油的感官品評對於消費者理解其產品優勢具有關鍵作用。

  活動最後,農會提供了市面上三瓶不同來源的茶油產品,包括國產大果苦茶油、國產小果苦茶油以及進口籽苦茶油,並由李雅琳研究員與郭竑懋助理研究員帶領農友進行品評。品評結果顯示,農友普遍認為進口籽苦茶油風味最佳。李研究員藉此強調,國產苦茶油在加工過程中,如果不注重細節控制,例如避免烘焙過頭或保存不當,會導致產生油耗味,從而影響最終品質。她提醒農友,必須充分發揮自身的生產優勢,才能在市場上展現國產茶油的卓越品質。

 
圖四、李雅琳博士針對茶油使用酸價試紙進行現場測試;圖五、現場進行茶油感官品評實作

  透過本次課程,農友們不僅學習到了苦茶油的感官品評技術,還深刻理解了製程細節對茶油品質的重要性。這不僅能幫助他們提升產品的風味與質量,也能進一步促進國產茶油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龜山區農會預計,通過本次品評活動和後續的分級包裝與行銷計畫,將進一步提高桃園市苦茶油的知名度,讓更多消費者認識並喜愛這項優質的台灣農產品。農友們在活動中收穫滿滿,對於茶油未來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