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鄒篪生榮譽理事長

1. 綱要計畫OKR的概念
O由上而下,KR由下而上,實際操作該如何執行?
例如環境永續這個政策目標:行政院長找來各部會首長,要求經濟部、農委會等…各自達成什麼目標(O),這是由上而下,而經濟部長提出工業如何降低對環境衝擊、農委會主委提出農業如何降低對環境衝擊,各部會首長提出自己的計畫,就是總計畫的KR;
而各部會首長帶著自己的計畫再找各自局處(KR→O),由局處首長提出自己的規劃,所以每層的KR是由下面的人提出策略,各局處都有自己的策略,光一個農業環境就衍生很多個KR;在各局處內,像農糧署就提出農糧作物如何降低對環境衝擊(KR→O),方向是降低對農藥使用量,農糧署再找農試所,要降低農藥使用量有什麼作為? 農試所提出來研究抗病新品種(KR),因為抗病,農藥使用量就能降低,一路到了細部計畫,KR就會變成產出。
但最後KR是否成功,並非只是生成一個品種,也不是能否有抗病的能力,而是有沒有產生一個能降低農藥使用量的抗病品種,假使生成抗病品種但是農藥使用量沒降低也沒用,KR需要呼應上一個階層所需要達到的目標,一段一段的KR結合起來最終達成總計畫的目標。
 
2. 撰寫OKR的要點提醒
(1) 今天層次是細部計畫,這層次建議要寫產出,產出不能用KPI的方法(完成品種一項), 可以用更精準的形容詞規範產出是什麼,要寫完成具有什麼功能的品種一項,因為品種的產出解決了什麼的問題,所以完成了我們的目標(O),審查人才能看出因為具備的功能,是否扣合O,對O有什麼貢獻,這種「因為…,所以…」的邏輯關係未來可以繼續加強。
(2) 問題撰寫不夠清楚,問題是現況與預期情景的偏差,描述問題要有2~3個資訊出現在問題分析裡面,現況如何?預期情景如何?兩者之間主要的差異是什麼?計畫要扣合問題,因為計畫的產出,使現況與預期情景差異縮小了多少程度,這便是目的,假使問題定位不明,目的就會很難寫,在計畫規劃的過程中,建議用情景分析定位問題,用問題定位目的,所以擬解決的問題就會是整個計畫的背景資料。
(3) 針對實作練習的建議:
對漁船作業資料自動收集系統的計畫,因為加裝自動收集系統,可以減少填表工作量多少%(量化),要有對照來量化結果,%數如果是降低70%(相較於10%)會讓人明顯覺得計畫是否有效用,所以產出要是有用的
針對開發魚群預報系統的計畫,預報是否精準?能否早期預報?預報內容能否分類?要敘述預報系統的訴求在哪裡,是否符合對應漁民真正的需求,寫KR的時候可以寫精準一點,加強服務對象與利害關係人的部分,KR產生的效果使對象改變什麼,未來可以先寫對象,強化撰寫人去思考KR產生的效果使對象改變了什麼。